前瞻产业研究院于日前发布的《2021-2026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中认为,中国处在人均GDP正向10000美元-12000美元跃迁的过程中,保健品在中国正逐步从高端消费品、礼品转变为膳食营养补充的必选品,预计整个行业也将随之规模加速攀升。
Euromonito数据显示,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3965亿元,增速下降至3.1%,主要是受到2019年行业严监管的影响,以及“权健事件”影响消费者的保健品消费意愿。2020年,由于行业严监管和新冠疫情的影响,前瞻预计增速约为3.2%,保守估计2020年保健品行业的市场规模为4092亿元。
报告指出,结合Euromonitor预测数据和当前行业发展趋势,消费者保健品消费心理短期承压过去,以及受疫情的影响,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增速将至少保持在4%左右,2026年行业市场规模约5178亿元。
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何佳向《华夏时报》记者表示,未来十年,中国保健品的渗透率将沿着“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”、“老龄人群向中青年人群”、“滋补功能保健向膳食营养补充”的方向逐级演进,中国保健品行业将进入高速发展的“黄金时期”。
保健品市场渠道也在不断变化。2016年,我国保健品线上销售份额首次超过药店渠道份额,成为仅次于直销的第二大保健品销售渠道,且近五年的复合增速高达31.2%。
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保健品线上渠道捕捉了新一轮流量红利,并很好地契合了保健品消费者长尾的需,发展势头十分迅速。“直播购物”的兴起使得众多保健品行业纷纷加大线上营销的投入力度,给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消费增长点。
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保健品市场,超过一半的兼营保健品上市公司,通过战略收购、拓展业务线等方式,使其保健品业务板块营收已接近主营企业第二梯队平均水平。
报告指出,从消费端来看,中国保健品市场增长空间大,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已经从2009年的586元增长至2019年的1902元,不过,中国与发达国家人均保健品消费支出水平仍有较大差距,2019年中国保健品人均消费量为29美元,仅为美国的1/8左右。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,中高收入人群还在不断增长,未来保健品的消费能力还有进一步增长空间,整体发展潜力巨大。
高端中医药保健品将异军突起
目前,国内大部分保健食品的功能大多集中在免疫调节、降血脂、缓解体力疲劳三个方面,产品同质化严重,导致产品间的竞争较为激烈。
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,市场产品更为丰富,从而对保健品行业现有的低端产品产生了一定的替代威胁。加之国内保健品品牌的竞争力较弱且消费者认可度不高,国内现有保健品很容易被更新替代。
报告显示,中药保健品市场规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。疫情期间,中医药及相关保健品备受关注与信任,并在2019年市场份额突破了900亿元,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中医药保健品在未来将迎来销量的强势增长。
国内中药保健品市场是从直销做起,被冠以“高档消费品”的设定。市场数据显示,2019年中药保健品价格区间在400元以上占比攀升,200元以下压缩,高端化趋势显现,促销活动的激励叠加保健意识的增长,拉动了高端中药保健品消费需求。
2020年,在疫情影响下,一部分中药保健品不仅销量倍增,价格也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涨。据业内统计,2020年7月份以来,不少药店的部分中药保健品出现了8%到10%不等的涨幅。中药保健品涨价不仅和消费需求提升有关,还与2020年上半年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。
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中,明确了国家通过疾病预防、“治未病”,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的战略方向。从长期看,作为“治未病”重要品类,中医药相关保健品仍有巨大成长空间。
添加销售经理微信获取报价
扫一扫
查看移动端网站